中国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模式中,工程施工期的缩短,建筑质量难以达到“精致”。“十四五”时期新开局,我国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建筑业从“量”向“质”的转型发展。
本期【幕墙中国】特邀对话嘉宾创羿(上海)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张杰 ,分享高品质幕墙项目的设计与施工。
首先,现在很少高校会设立幕墙专业,我们一般招聘有建筑专业背景的,但主要会招结构和机械专业方向。所以,真正在高校里能直接招到幕墙专业的是极少的。
我是学结构专业的,跟幕墙设计是搭界。另外,在研究生时期的论文也是幕墙方面,包括实习也是在幕墙公司。所以毕业后很自然的就从事幕墙行业。
● 张杰(右一)与同学们
我个人性格相对偏保守,来到了南方才发现南北差异这么大,例如南方的学习相对北方会比较放松,在思考上也会更开放自由,角度更开阔。总的来说,我觉得需要突破这种保守的性格,或者说是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有所突破的地方。
对于大部分做设计的人来说,最难过的就是在一个项目上花了很大精力和时间,最后一刻因为各种原因,方案被否决掉重来。刚工作头几年会特别难受,会觉得是别人对你的设计能力的否定,但是时间长了,渐渐会懂得这种情况其实是行业常态,从整体看结果往往变得更好。
每个人的观念和思路会不断变化,无论业主还是建筑师刚开始支持这个思路方向,但后面会有新的观点,甚至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从事二三十年之后,会发现遇到的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而且不会结束。会渐渐去接受,也能够容易重新去思考一个项目。
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是比较新的一个项目,2021年9月建成。该项目不管从设计品质,还是落地品质来看,都算是一个质量很高的项目。虽然并不是外表皮很新奇,或者技术含量超高的项目,但是打磨的品质很高,不仅能远观更能近看。不管不锈钢板吊顶、陶板,抑或玻璃肋的品质都非常高,所有的细节配合的比较好,总体来说是一个高质量幕墙的项目。
总的来说,因为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特别快,目前还不属于到很精致的阶段,离发达国家还有距离。我们做项目工期很快,比如说纽约世贸的交通枢纽需要12年才完工,国内估计就一年多就建成,这种施工速度是不能达到很精致的程度。我们迟早要进入那个程度才能把建筑做的非常好。相对来说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在目前来说是比较精致的一个项目,可以近看的项目。
印象深刻的项目分两种:一种是刚开始工作所做的项目,另一种是,反复折腾的项目。刚开始做项目因为经验不足,没有十足的把握去做一个项目。例如,在我做浙江美术馆的时候,因为有几十米大跨度的钢结构采光顶,我反反复复地计算细节。
后来遇到台风,心里特别害怕出问题,睡觉都睡得不踏实,第二天马上问项目有没有出事。同年刚好遇上一场大雪,而项目的造型特别有利于堆积雪,采光顶上堆积了两三米厚的雪,现场人员也不先问是否安全,第一时间把雪清理干净。但多年以后,渐渐的就会对这种情况越来越有把握,回想起来会觉得特别有意思。
前阵子碰到高校的老师,了解到,即使是很好的学校,建筑专业还是招不满学生。感觉这行业在走下坡,需求量变少了,但对我来说应该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在需求量最大的时候,也不一定是这个行业最好的时候,只能说它发展快。
到目前为止,国内每年做的建筑体量确实大,中国前20年发展太快,包括国内的幕墙形式也是出现的特别快。最初像我刚入行的时候,国内的第一本幕墙规范是1996年出台,但比较粗糙。第二本规范是2003年出台,内容比较好。到今天,全国性的玻璃幕墙规范就没再更新,其实现在的内容已经更新的比较多也很丰富,但内部的争论也特别多。实际上这二三十年,我们的内容是有的,新的东西也特别多,但是缺乏的还是对于项目的“精致”。以前面的发展速度不可能去追求精致,也许慢下来是有利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的项目如果全变成几年才完成,慢慢去打造一个项目,那可能真的就出现这种精品项目。
多年前,天津某建筑大爆炸事故,事后我们去了现场考察,发现幕墙被破坏的特别多。从前到后的设计逻辑,我们没有很深入的研究,而且高校没有设置幕墙专业,导致真正比较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比较少。在结构专业里,设计是有安全的等级次序,但幕墙没有。
我们在天津建筑爆炸事故中看到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单元幕墙能够整体飞出去,这显然就是不合理的破坏形式。玻璃本身坏掉的影响最小,如果是玻璃带着单元幕墙整体一起脱离,就是支柱断掉,破坏性会非常大。
目前为止,我们的规范里都没有把这个内容梳理出来,制作的安全等级应该最高,其次是龙骨,再到玻璃,而现在我们往往是倒过来,玻璃是最安全的(因为是脆性材料,所以安全系数特别高),一般的复合材料是破坏不掉它的,龙骨的安全系数比玻璃低。我们的支柱往往设计的刚好满足要求,所以支柱很可能先受到破坏。
幕墙行业需要从前到后整体重新去梳理,要想达到一个非常高的层次的话,这梳工作实际上还得回到研究院所和高校进行。高校真正有这个专业,有这些专家教授,在研究这些理论层次的内容的时候,这个行业才能往上拔,而目前大部分院校研究的是结构、机械,但没有去研究幕墙。
幕墙设计是有大量的简单重复性的工作,AI只能取代一部分这样的工作。在做方案、前期设计,到落地的阶段里,其中要在一个龙骨上设计开孔尺寸,需要衡量立柱相互连接匹配性的构造和玻璃,这种相互之间有关联性的操作,其实电脑也能完成,花大量人工做这工作意义不大。现在电脑可实现的程度越来越高,像以前靠人工画图的工作,越来越多由电脑来完成。特别是越规则的建筑造型,电脑完成的越多。但属于前期个性化设计的工作,就只能靠人工设计。建筑表皮的设计要避免雷同,所以设计不是一个标准化的工作。另外,幕墙设计也包含了人性化,这是AI很难去捕捉的。
幕墙设计最终是给人使用,用起来舒服不舒服是使用者才知道。例如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先生,他喜欢观察建筑物,他发现一些老区的违建建筑被拆后,过些年会重新建起来。他会去了解去观察,是什么样的需求在原来的建筑当中是缺乏的。这就是人的行为和习惯,AI是很难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所以它是无法取代不了设计师。
公司最主要的几位合伙人,都是在幕墙公司做设计,最后聚到一起发挥各自的擅长,以及梦想希望做出一点成就来,所以在2008年决定创立公司。
实际上在确定“创羿”名字之前,已经挑选了很多偏僻的名字,但都用不上。最后以“创意”的谐音命名为“创羿”,同时也是希望公司是一个能够在建筑幕墙上不断创造新设计的愿景。
● 张杰与同事们
相对来说,创羿强调的是最终的一个呈现,前面所有的努力,是为了希望最后建出来的建筑是完美的。过程当然也很重要,没有中间过程的管理,最后呈现不出来好的作品,但是中间过程的表现,例如提案PPT,我们相对偏弱的地方。我们在行业中这么多年,渐渐发现追求的并不是中间的环节,我们追求的目标是项目最终的效果和质量。
创羿实际上希望能够尽一切努力,不断地落地一些非常精致的产品,当然并不是所有都完美,毕竟掌握和管理有限。从前到后涉及到业主、施工单位、建筑师,我们会尽努力去配合所有人把项目做到最好。
比如后期的施工单位,一旦跟他们切分清晰的界限,那这个项目就有可能做不好。到了后期施工阶段,一定要想着如何把项目做好,施工单位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他遇到的困难就是你的困难,要帮助他们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去争取把项目最终比较好的落实下去。基本上,这是我们希望能够让每一个项目渐渐落地做的完美的一些管理。
多少会有焦虑,一方面,创羿内部会强调学习,因为发展的太快,我们的视野永远不够开阔。每周都有内部的学习,每个人轮流总结分享一些东西或者这段时间的一些心得,哪怕是今天去参观了一个项目,里面有哪些点是非常棒的、漂亮的部分分享给大家。我们会经常发现别的公司做了个非常棒的设计,而我们对这种设计是完全没想到的,这时候就会觉得我们跟其他公司有着很大的差距,包括我们个人也会。
我们也不断发现,一方面我们同龄的或者是比我们年龄大的,他们进步的非常快,事隔多年会发现他们已经进展到另外一种程度,他们做的东西已经又扩展到一个很深的深度,或者是扩展到一个更大的方向上,但我们还在原地踏步。还包括一些更年轻的设计师,他们的技术手段非常多,对网络非常熟,各种东西找起来也非常快,而且他们可能看过的设计是自己没见过的。
毕竟做幕墙的人特别多,国内也不少,永远会有无穷无尽的新内容,会发现自己不知道,而业主知道的设计,这种情况就更不专业了。我们的业主很多是幕墙专业出身,也是专业的,我们作为专业的顾问需要不停学习,跟上这个快节奏的发展。
我可能是性格的原因,还是会选择接近目前的工作类型。即使我当初大学毕业不是从事幕墙工作,可能也会从事技术类相关的。我对技术本身感兴趣,但我不适合在科研院所搞研究,也不适合靠人际交往的工作。所以,如果能重新选择的话,我觉得可能还是在类似的方向上,也不一定在幕墙上,但是即使是幕墙也不错。
「幕墙中国·创新项目演说」致力于推动中国幕墙技术交流与发展,助力青年幕墙设计师成长。每年甄选全国优质幕墙工程,从设计、施工、选材到管理运营模式及后期维护等视角逐一剖析。
「WINDOOR门窗幕墙新产品博览会」每年3月于广州举办,专注发布门窗幕墙全产业链新产品、新技术,是涵盖建筑外表皮领域解决方案的10万+㎡大型展览,同期邀请全球200+甲方、建筑师、幕墙设计师、门窗行业领军人物分享100+热门专业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