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门窗幕墙新产品博览会
2025.03.11-13 广州
概念图
传统空间更新的意义不仅在于物质性的场景,也是对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场景之重构。一个重新焕发生机的历史场所,融入使用需求和当代生活方式,就是对于传统菜场文化的再定义。
设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项目地点:广州越秀区龟岗大马路
建筑面积:400㎡
项目时间:2020年9月-2021年7月
项目主创:张海翱,徐航
设计团队:渠基建、杨格、潘文琪、肖宁菲、刘静茹、钱琨、王唯亚
业主单位:广州盛高投资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广州市番禺大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区位图
奥默默工作室近期被委任承担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项目,并完成了东山肉菜市场的建筑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改造。对于菜市场这一项目类型,奥默默设计团队并不陌生,之前完成愚园路菜市场改造。
在城市高速发展今天,菜市场成为链接社区情感的重要场所,以“民以食为天”串联起来的烟火气,在菜市场得到集中体现,同时,其解决了外来务工者工作需求的社会问题,成为城市保持多元化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场所精神
广州精神
近代广州的红色文化和岭南民俗
东山也是最具有广州精神的地方。所谓“广州精神”,在自古就有的对外通商贸易文化和19世纪末的现代性进程中,传统的岭南风光,骑楼街等近代文化景观透露的华侨开发历史,红色文化旅游等全球化现象,以及居民聊天、买菜等市井生活场景,共同述说着城市“冷暖人情”“日常性”的生活。
冷暖人情,一方菜市
室内改造策略:冷巷
东山肉菜市场内部改造前
菜市场从来不应该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相比于超市,菜场不仅拥有更低廉的价格、新鲜多样的本地食材,体现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同时菜场也是社区重要社交场所,周边的常住居民与零售菜贩往往熟悉,相熟的社区居民也会在菜场驻足和交谈,具有浓浓烟火气和人情味。
在基地西北侧,是民生码头中极具震撼力的工业遗产——八万吨筒仓改造项目,作为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等重要文化活动的主要展览场地,其巨型混凝土筒仓带有独特的工业历史印记,野性的色彩与形态成为江畔强烈的视觉要素。
冷巷改造内部轴测图
摊位单元模块
摊位平立面
斜撑结构图
摊位剖面
人间烟火,一片东山
室 外改 造 策 略:骑楼
龟岗大马路行为观察
时光流转,繁华不息。临近东山肉菜市场的龟岗大马路这条近代的商业街道在20世纪中旬便商业贸易活动频繁,道路两边的传统骑楼建筑成为重要空间特点,建筑风貌特征明显。菜市场的前身即以社区自发性的建造出现于两栋居民楼之间,服务于居民,体现对于居民来说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气息。
繁华的商业氛围
东山肉菜市场嘈杂的、凌乱的空间与原有基地上存在的红色文化、侨资文化以及现代高品质生活空间的诉求相差甚远。周边使用者并不愿意在此过多停留,在里面购物的过程也并不能带来良好购物体验。
拥挤的公共空间
局促的、缺乏标识性的入口空间,菜场内部混杂的交通流线,通廊空间显得较为局促,给人昏暗、潮湿,杂乱缺乏统一设计协调的店招,以及各类随意架设的电线管道,使空间品质亟需提升。
广州常见的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提供了一种可停留驻足、聊天的灰空间,是非常典型的岭南空间形态,适合当地炎热的气候条件。设计在沿街立面加建了一组传统骑楼空间,提升建筑立面形象同时,增加避阴、停留的交往空间。“骑楼”空间采用拱廊形态,起到丰富空间作用。
骑楼界面轴测图
在主入口处增加醒目雨棚,造型进行推敲,采用广州传统缓顶宽檐建筑形态,提升整体标志性,膜结构选材轻盈,呼应广州气候特点。入口进行空间梳理,清理了违章搭建,扩大空间,形成一个放大的空间节点,在其中植入公共艺术装置,满足通行要求的同时,增加休憩空间,同时预留出社区艺术共创空间,为未来引进更多商业创造条件。
诗意的日常
建构与色彩
此次更新中,我们采用对比的设计策略来向原有厚重的文化致敬,用神似替代形似,并未使用具象的传统建筑元素,视觉上的轻松愉快的处理方式为使用者提供耳目一新的感觉。沿着整个片区的交通流线,赋予其一条五彩的、流动的、灵动的“彩色走廊”。
彩色结构示意
总体模型
在重要空间节点,包括建筑入口、院落出入口、廊道使用了覆盖全部路线的彩色荫蔽系统。大胆使用膜结构、鱼鳞网等现代材料,这些看起来更为时尚、简约、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几何图形,漂浮在传统的空间里,让诗意成为真实。
膜结构:蔬果的颜色
模型
膜结构建成效果
鱼鳞网建成效果
设计过程中拉索膜的形式变化
拉索结构建成效果
外部拱廊店面节点
骑楼内立面图
骑楼外立面图
外部拱廊钢架结构立面图
无障碍设计节点细部
花坛树池平面图
无障碍入口正立面图
无障碍入口剖面B
爆炸轴测图